老北京古建四合院的屋面做法
2016/9/22 8:34:55
老北京古建四合院的屋面做法
中国传统屋面的建造形式,能反映出建筑物的等级。建筑的使用性质、类别、建筑物业主的身份、地位等,在这方面都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规定,是绝对不可逾越的。
下面就介绍一下屋面做法的变化;
1·琉璃瓦屋面:琉璃瓦是表面施釉的瓦,其规格大小从二样至九样共有八种。在古代琉璃瓦只用于宫殿建筑,如清代就有严格的规定,亲王,世子,郡王只能用绿色琉璃瓦或绿剪边,只有皇宫和庙宇才能用黄色琉璃瓦和黄剪边,皇家园林建筑可以用黑,蓝,紫,翡翠等颜色及由各色琉璃瓦组成的“琉璃集锦”屋面。
其中琉璃瓦做法有:削割瓦做法、琉璃剪边做法、琉璃聚锦做法。
2·布瓦屋面:颜色呈深灰色的黏土瓦叫做布瓦,当区别于琉璃屋面时,常被称为黑活屋面或墨瓦屋面,布瓦屋面有多种做法,所以人们常根据做法直呼其名,如筒瓦屋面,合瓦屋面,干搓瓦屋面等等,只有在特指不是琉璃屋面时才说“布瓦”或“黑活”屋面。布瓦屋面的规格从特号到十号共五种。
其中布瓦屋面做法有:筒瓦屋面、合瓦屋面、仰瓦灰梗屋面、干搓瓦屋面、灰背顶、石板瓦屋面、棋盘心屋面、焦渣背屋面、滑秸泥背屋面、草顶、金瓦顶、明瓦做法。
我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丰富,变化多端,但总离不开几种基本的样式,我把这几种基本的顶叫做“基本顶”,包括: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攒尖顶、庑殿顶以及平顶。
硬山和悬山顶都是两坡顶。硬山的山墙上不露出木檩,即所谓要“封山下檐”。
悬山又叫“挑山”或“厦两头”,其特点是露出山墙外,即所谓“出稍”,悬山屋顶一直延伸到山墙以外。
庑殿是四坡顶,前后坡两侧的坡面叫“撒头”。庑殿顶又叫“四阿顶”,俗称“五脊殿”。
歇山顶俗称“九脊殿”。假如有一个硬山或悬山建筑,取其山尖以上的部分,再向四周伸出屋檐,就是歇山形式。歇山的两侧坡面也叫“撒头”,歇山的山尖部分也称为“小红山”。
上述四种屋面的坡面相交都可看成一条线,而攒尖顶的特点是,无论几个坡面,最后部分攒在一起,在顶部交汇于一处。
平顶又叫平台房,由于这种平顶不是用瓦复盖的,所以俗称“灰平台”,灰平台虽然不“起脊”,但为便于排水,屋面也有些坡度,向一个方向排水的叫“一出水”,向前檐方向“一出水”的俗称“浸头拍子”。
两重或两重以上的屋面称为重檐顶,根据屋檐的层数可直接叫“两滴水”或“三滴水”。相对重檐屋顶来说,只有一层屋面的叫单檐屋顶。
上述这种类型的组合或变化,可产生多种屋顶样式,如两个或三个硬、悬山屋顶前后连在一起,可组成“勾连搭”,两个屋顶勾连搭又叫做“一殿一卷”。向上挑起,就变成了“盔顶”。把两个矩形屋顶横穿在一起,就组成了“十字顶等等。
在习惯上,古代匠师把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建筑叫“正式建筑”,而把其他形式的都笼统的称为“杂式”建筑。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最为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每四颗柱子围成一间,一间的宽为“面阔”,又称“面阔”,深为“进深”。若干个单间面阔之和组成一栋建筑的总面积,称为“通面阔”;若干个单间的进深则组成一座单体建筑的通进深。
面阔的确定;
古建筑面阔的确定要素要考虑到许多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实际的需要,又要考虑实际可能。在古代,明间面阔的确定还受到封建迷信的影响,在考虑面阔的时候,必须使门口尺寸符合门尺上“官”、“禄”、“财”、“义”等吉字的尺寸。此间面阔依次稍减,一般为明间的十分之八或按实际需要确定。
进深的确定;
建筑物进深的确定也受很多因素的制约,首先应该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要,其次要考虑建筑材料的长度,清式例举的小式木构建筑,梁架长均不超过五檩,四步,遇有七檩房则通过增加前后廊的办法来解决进深问题。
北京古建宏正装饰有限公司是 北京古建公司,古建公司, 北京古建四合院、仿北京古建四合院、古建四合院、古建设计、北京古建设计、 北京仿古建筑、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图纸、北京古建筑四合院图纸、北京古建筑,古建筑油漆彩画,北京油漆彩画、仿古建筑大门、北京仿古建筑大门。
下一条新闻:了解下仿古建筑的基本构造?
上一条新闻:为什么人们都说古建筑是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