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统古建四合院砖瓦是怎样烧制的?
2016/10/21 14:46:44
北京传统古建四合院砖瓦是怎样烧制的?
砖瓦的的烧制技术,在宋代已有《营造法式》一书作了相当科学的总结和规定。这部建筑文献由主管工程的将作监少李诫奉敕编修,颁行于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营造法式》一书是当时宫室,坛庙,官署,府第等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规范”,也是迄今发现有关砖瓦的尺寸,原料及生产技艺系统总结的最早文献。书中有关瓦的制作“窖作制度”提到:“造瓦坯用细胶土,不夹砂者。前一日和泥造坯(鸱兽事件同)”。“先于轮上安定扎圈,次套布筒,以水搭泥,拨圈,打搭,收光,取柱,并布筒煞曝”,“侯曝微干,用刀此画,每桶作四片(瓦作二片,线道瓦于每片中心画一道条子,十字剺画),线道条子瓦仍以水饰露明处一边”。关于琉璃瓦的制作制度,是“药以黄丹,洛河石,铜末,用水调匀(冬月以汤),瓦于背面,鸱兽之类,于安卓露明出(青同),并遍浇刷。板瓦于仰面内中心(重唇板瓦仍于背上浇大头,其线道条子瓦浇唇一壁)”。书中提到一种“青*瓦”(又有“滑石*”“茶土*”)说:青*瓦等之制,以干坯用瓦石摩擦(*瓦于背,板瓦于仰面,磨去布纹),用水湿布揩拭,侯干,次于洛河石*砑,次掺滑石末,令匀(用荼土*者,准先掺荼土,次以石*砑)。对于码窖和焙烧技术,书中亦有详细记述:“素白窖,前一日装窖,次日下火烧变,又次日上水窨,更三日开侯冷透,及七日出窖。青*窖(装窖烧变出窖日分准上法)先烧芟草(荼土*者止于暴露内塔带烧变,不用柴草,羊屎,油糝),次蒿草,松柏柴,羊屎,麻糝,浓油,盖*,不令透烟。琉璃窖前一日装窖,次日下火烧变,三日开窖,火候冷至第五日出窖”。书中还对砖窖的尺寸和建造施工也有介绍。《营造法式》中这卷“窖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我国中原地区烧结砖瓦的技术水平。
明,清时期继承元代建大都而兴盛的琉璃业,琉璃生产重点从山西转向北京。为适应京城大规模的宫殿建设,已有专门的宫办琉璃窖大量生产建筑琉璃制品。这个时期琉璃面砖和琉璃瓦件的生产,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以前。早期琉璃制品用粘土制胎,明代开始采用瓷土(高岭土)制胎,烧成后质地细密坚硬,强度较高,不易吸水。明,清时期有大量的琉璃建筑物遗存至今。除了现存的宫殿寺庙以外,作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的明代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建于明永乐十年,即1412年。毁于十九世纪中叶),充分显示了当时琉璃技艺的高度水平。据文献记载,这个塔高三十三丈(按明代营造尺折合约一百米),八面九层,外壁用白瓷砖砌成,每块瓷砖中部都有一个佛像;每一层塔檐的盖瓦和拱门都是用五彩琉璃砖瓦来修砌的,拱门上的装饰图案采用了佛教题材的“六拏具”:大鹏鸟,鲸,龙,狮子,大象,童男等,形象生动优美。用于塔上的琉璃面砖有白色,浅黄色,深黄色,棕色,绿色,蓝色,黑色等等,产生了灿烂的艳丽,光彩夺目的效果,烧制这座塔的琉璃瓦,白瓷砖,琉璃雕饰构件时,都是一式三份的,以备损坏时填补之用,并把剩下的埋入地下备用。1958年南京文物管理委员会发现一大批此塔遗留的五彩琉璃饰件,证实文献记载无误。明代琉璃制作的高超技术,就此可见一斑。现存的山西洪洞县广胜上寺飞虹塔建于明正德十年至嘉靖六年(公元1515年至1527年),塔八角十三层,高47.63米,外壁用各式琉璃装饰,琉璃制的栏杆,天神,动物,斗栱等极为细致华丽,可以视为明代琉璃技术水平的代表。
明代重要的科学技术文献——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一书(刊印于崇祯十年,1637年),其中第七卷“陶埏”科学的总结了当时烧制砖瓦的经验,记述了原料,成型,干燥和焙烤等技术。书中说,炼泥造瓦,要掘地两尺多深,“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书中谈到瓦的尺寸,没有规定的格式“大者纵横八九寸,小者缩十之三”。房顶水槽使用“沟瓦”,“其垂于檐端者有‘滴水’,下于脊沿者有‘云瓦’,瓦掩复脊者有‘抡同’,镇脊两头者有鸟兽诸形象,皆人工逐一做成。载于窖内,受火力而成器则一也。皇家宫殿用的琉璃瓦,“或为板片,或为宛筒,以圆竹与斫木为模,逐片成造,其土必取于太平府”。书中详细介绍了瓦坯造成后,装入琉璃窖内,烧瓦百片,要用柴五千斤。烧后取出,涂上用“无名异”和棕榈毛煮成的绿色到蓝色的釉料。或涂赭石,松香,蒲草等制成的黄色釉料。然后,“再入别窖,减杀薪火,逼成琉璃宝色”这也就是通过素烧和釉烧两次烧成琉璃瓦的过程。
清代遗存至今的琉璃建筑实物很多,北京,承德的宫殿庙宇一般按官式做法。不过南北各地做法有异,形成了多样的风格。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对宫廷琉璃瓦制作了明确规定:瓦分十样(十个尺寸规格等级),“一样”无编号,“十样”有编号,但无实物,二至九样的瓦件脊饰按尺寸递减,这显然比明代琉璃严格得多,标准化的多。明,清对琉璃的使用,颜色和装饰题材都有极严格的规定:琉璃瓦一般只用于宫殿和皇家大寺,坛庙,园林建筑及亲王府第。清代钦定工部则例规定:“官民房屋墙垣不许擅用琉璃瓦,城砖,如违,严行治罪其该管官一并议处”。亲王府第只准在中路建筑使用绿色琉璃。琉璃制造业也受宫廷严格控制设有专职官员管理“官窖”的生产明代设有内官典司其事;清代设满,汉官各一人经管。清代砖瓦窖作技术基本是沿袭明代传统,用人工取土,运土,自然干燥,普遍用土窖:如方窖,圆窖,吊窖,龙窖,马蹄窖等。直至今天,不少地方在制造琉璃产品时,仍然按传统的方式生产。
近年来,大量维修古建筑和新建许多仿古形式的建筑以及满足国外的要求,我国南北的建筑琉璃制品的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坯料成形,釉料干燥,焙烧工艺有了改进,许多厂家用隧道窖代替了传统的土窖,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天,在大量生产时,需要注意的是一要保持传统特色,在造型、色彩上都合乎时代和地方风格要求;二要认真提高产品质量;三是要大力发展多样化的系列产品,适应今天建筑的需求。我国的琉璃业必将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您好,欢迎关注北京古建宏正装饰有限公司,我公司专业承接古建工程设计、室内外设计与施工;仿古建筑设计施工;各种廊子、亭子。欢迎咨询:010-64042131.
北京古建宏正装饰有限公司是 北京古建公司,古建公司, 北京古建四合院、仿北京古建四合院、古建四合院、古建设计、北京古建设计、北京仿古建筑、 仿古建筑、古建亭子、垂花门、仿古建筑图纸、北京古建筑四合院图纸、北京古建筑,古建筑油漆彩画,北京油漆彩画、仿古建筑大门、北京仿古建筑大门。
下一条新闻:北京传统古建四合院材料都有哪些?
上一条新闻: 古建筑房子是怎样装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