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中的基础是如何加固的?
2016/7/14 14:05:27
仿古建筑中的基础是如何加固的?
中国园林建筑基础
基础
中国园林建筑的柱墙体是落脚在台基上,而台基又是建立在地下基础上。我国古代建筑的基础,有两种处理方法,即基础换土法和基土加固法。
二、基础加固法
这实际上是一种桩基法,即在软土层上加打短木桩,将土层挤压密实,再于其上铺砌大石板或排木筏(宋称“柴梢”)以作桩承台,房屋台基就搁置在桩承台上。
桩基古称“柏木桩”,也有叫“地丁”,多用于松软土、水泊基及劵桥基等。桩木根据建筑的重要程度和土质情况而定,短者四尺,长者一丈五尺。桩径三寸——七寸。布桩有紧密布置,也有等距布置。如在北京故宫,1991年修筑消防管道时,发觉箭亭西雨水沟下基础的木桩,长有1.92米和1.5米两种,直径大多是8厘米或9厘米,桩间距纵横25厘 米。桩顶上用石块填砌后灌注白灰浆,再上铺砌石板。
而在慈宁宫东侧遗留的建筑基础,经挖掘发现有2米多厚的碎砖夹黏土层,碎砖层平均厚3.4厘米,黏土层厚度平均14——15厘 米,其下就是采用上纵下横的两层木筏桩承台,筏木直径25厘米,排列紧密整齐。桩承台下的木桩直径20——23厘米,纵横间距为45厘 米*35厘 米。
台基的构造
台基是指园林建筑的承台基座,它承担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
清代台基,对带斗拱大式建筑,其高等于斗拱耍头下皮至地面高的四分之一;一般房屋为檐柱高的五分之一。
台基的宽度均按“下檐出”所要求的尺寸进行确定。
台基的外露部分,依其房屋等级不同,常分为两大类,即:一般建筑的普通式台基和高级尊贵建筑的须弥座式台基。
一、普通台基的构造
在施工时为了说明一般台基的构造,多将台基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露出在地面以上的部分叫“台明”,埋入地面以下的部分称为“埋头”。现分述如下:
1、台明的构造
台明的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即柱下结构、柱间结构和台边结构。
(1)柱下结构
在木柱以下常设置一特制石块作为柱子的承托,一般称它为“柱顶石”;柱顶石下多用砖砌体作为底庥,通常称它为“磉墩”或“鼓蹬”;有的地方还在磉墩下铺筑三角石(碎块石)并加以夯实,此举叫“领夯石”,在领夯石上再铺砌粗料石,按铺的层数多少,分为一领一叠、一领二叠、一领三叠。在磉墩或领夯石下就是上节所述的基础层。
(2)柱间结构
由于园林建筑骨架是木构架结构,而在室内各柱之间,或者是连间,或者是不承重隔墙,故其下只做砖砌体作为承托,一般称它为“拦土”,因为它除了承托墙体外,还为室内回填土起着围栏作用。拦土下衔接基础层。但在窗户下的墙(称为槛墙),应在台明面上铺一块条石作为“槛垫石”,槛垫石下才是拦土。
(3)台边结构
台基周边有称台帮,它是由砖砌体,按要求围成封闭圈式的包边,此砖砌体叫“背里砖”:在背里砖的上面平铺正规条石作为盖面,此叫“阶条石”;沿背里砖的外周边镶贴石板或贴砖,称此为“陡板石”或“陡板”,在有些南方地区称为“侧塘石”或“塘石”。地陡板厂下平铺石板或城砖作为平垫,此板称为“土衬石”或“土衬”。土衬下衔接基础层。
北京古建宏正装饰有限公司是北京古建公司, 古建公司,北京古建四合院、仿北京古建四合院、古建四合院、古建设计、北京古建设计、北京仿古建筑、 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图纸、北京古建筑四合院图纸、北京古建筑, 古建筑油漆彩画,北京油漆彩画、仿古建筑大门、北京仿古建筑大门。
下一条新闻:园林古建筑中的基础是怎么做的?
上一条新闻:仿古建筑中古建筑的基础做法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