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建四合院的布局吗?
2016/5/13 14:20:24
你知道古建四合院的布局吗?
古建四合院的院落是传统空间的基本组成单元,北京古建四合院是以重重院落组合而成。由于生活中对日照采光的要求,住宅空间必须要有良好的采光,在整个四合院的房屋中以坐北朝南向为采光最好,所以在四合院中都以北房为正房,级别最高,处在整个院中最显赫的位置,由尊者长者居住。由于受到当时建筑等级制度的限制,正房一般设置为三间,五间、七间、这也要看地方的大小而定,(民间一般三间)遵守着明清朝廷“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的规定。可见平民四合院的住房除了规定不超过三开间外,还不允许使用斗拱构件以及彩画装饰,当然这些规定并不适用于王府四合院。有些人在不违反规定的同时又想住上比较宽敞的房子,就会在正房两侧山墙处再接建耳房,耳房相对于正房的前檐要缩后一些,进深小,高度也明显低于正房。坐北朝南的耳房采光良好,并且前面常设有小小的角院,角院内栽植一些主人喜爱的花木,安静舒适,所以正耳房也常用作书房。正房前面,院落东西两侧为东、西厢房,在地位上仅次于正房,是家中后辈们的居室。其房屋前沿一般不超出正房山墙,保持院落宽度适中,空间尺度协调,不至于使内院感觉过于闷堵或者过于松垮。东西厢房的南侧也可以设置耳房,因为厢房的耳房通常是平顶的,所以厢耳房也称为盝顶。与北房相对的南方称为倒座房,是一处坐南朝北的房子,固然级别很低,旧时一般用作接待外人的客厅和男佣人居住。 超过两进的四合院会在倒座房和内院之间再设置二门(相对于大门而言),多是垂花门的形式;垂花门的造型美观,装饰精美华丽,所以被民间广泛应用,二门的出现形成了内、外两个院落,外人一般不进入内院,除非地位显赫的人或者是亲戚朋友。
比较讲究的四合院中正房、厢房朝向内院一边都设有前檐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门和这三座房屋的檐廊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联通的环廊。雨天或者酷暑天可以沿环廊走通,方便到达每处房屋,而不必经过露天院落。廊在四合院中是非常重要的空间组成部分,可以说环廊是整个四合院空间的画龙点睛之笔。廊在功能上方便了使用,完全似乎从四合院中人的生活需求出发,而非哗众取宠的产物;在审美上,环廊以其独特的形式统一了内院空间的立面效果,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整个空间形态,营造出四合院虚实相间、若隐若现的空间效果。另外廊道还广泛应用在四合院私家花园中。中型或大型四合院的最后一排房屋会占满整个地块称为后罩房,后罩房一般会低于正房高度,但有时也建做两层,称为后罩楼。或作居室,由家中未婚女子居住;或为杂屋。由后罩房和正房围城后院,后院相对于中心内院要狭窄的多,为细长条形,处于四合院最私密处。有些大型四合院纵向延伸受到了空间的限制,就进行横向扩张,这样就出现了跨院或者私家花园。大多跨院只是四合院旁边简单的小院,不是主要房屋;而有些则是两合院并列组成的,甚至是多组合院拼合而成。另外有些大型王府四合院中还会在自家院内建有精美花园。比如位于西城区柳萌街的恭王府就有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府邸有多进四合院组成,规模宏大,建筑级别很高,花园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70米,总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80平方米,现存约2250平方米,山地有8000平方米,湖池占2000平方米,分钟、东、西三路,是一处保存相当完整和精美的王府花园。
因为等级的差别,存在着不同规模大小的四合院,表现出的空间形式也不尽相同。常见的空间类型有:一进院落、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四进院落以及一些大型复合型院落。
(一)一进院落
只有一个院落,四周房屋围合;或者三面房屋和实墙围合,不设倒座房,是一种比较简陋的院落。
院落由坐北朝南的正房、耳房和东西向的厢房以及坐南朝北的倒座房围合而成。正房为三间,“一明两暗”式的平面,一般为前出廊式;堂屋居住,处于整个四合院轴线位置,内室在两侧,有较强的私密性。正房两侧各设有一间耳房,成为三正两耳,共五间,耳房的进深要小于正房进深。如果四合院的基底有限,仅有四间的宽度,正房仍需三间,就只能把两侧耳房各做成半间,这种形式叫“四破五”。如果基底很窄,也可以不建耳房。正房是家中的长辈居住,晚辈则是住在厢房。正房前面相对而设的便是东西厢房,各三间。如果四合院太浅,厢房可以建成两间或一间;如果四合院很深,厢房一般也不会超过正房的间数,不过像正房一样也可以给厢房加耳房。正房对面的倒座房在古时常用作男仆的居室或客厅,间数等于正房加耳房的间数,要把整个宅院基地的宽度占满。院内铺砖镘甬道,连接各住房入口;四合院的房子都建在抬高的地台上,正房的地台是最高的,其次是厢房,通过台阶连接院内甬道。宅门一般设在东南方向,占据倒座房东边的一间或者半间的面积。一进入宅门,在东厢房的山墙设有坐山影壁,然后再通过两侧的屏门,便到达内院,空间比较简单。
(二)二进院落
二进院落顾名思义就是由两个院落组成,是在一进院落的基础上纵向扩展。具体是在厢房或者是厢耳房的南山墙处加一道隔墙,从而区分开内院和外院;隔墙和正房、东西厢房围合成内院,隔墙和南侧的倒座房以及两侧的屏门围合成外院。在隔墙的中间位置设置二门,用来联系内院和外院;在二进院落中二门多是以屏蔽门的形式出现,内院中一般不设抄手游廊;但也有些讲究的二门是垂花门形式,垂花门再紧连屏门,这样在二门处就形成较大的入口空间;屏门的两侧分别接抄手游廊,抄手游廊沿着隔墙内侧延伸,连接东西厢房的檐廊,直至正房的檐廊,连成环形通道。
在二进院落中如果宅第占地较宽,北房可以排出七间,正房三间,两侧耳房各两间,即为三正四耳。如果四合院纵向较深远,可以在东西三间厢房的南山墙各加出一厢耳房,作为辅助用房。
(三)三进院落
如果二进院落还要继续扩展,那就要在二进院落的正房后加出后罩房,后罩房和正房及耳房共同组成狭长的后院,既可形成三进的四合院。后罩房一般要占满整个宅第的宽度,多是中间设三开间,左右各设两开间,门窗对称开设。在正房的东耳房近端会留有一间或者半间作为过厅,通过这个过厅来联系中院和后院;也可以是通过东耳房外边的甬道连接;有的三进四合院为了通行便利,会同时在西耳房设置过厅。两侧过厅连接紧贴后院围墙内侧的过廊,过廊连接后罩房的檐廊,形成后院环廊,和中院的环廊相连接,形成整个四合院的内环廊通行系统。
三进院落是级别较高的四合院形式,大门通常用级别很高的广亮大门,入口空间很阔绰。进入大门后迎面便是独立影壁,影壁装饰精美。两侧为设有屏门的隔墙用以分割空间,右边小院用做私塾空间,穿过左右屏门便进入四合院的外院,在这里会看到四合院中一个重要的门——二门,三进院落的二门多会用垂花门的形式;它是整个四合院中装饰最华丽的地方,垂花门和紧连的屏门构成“勾连搭”的屋顶形式,在两侧紧贴隔墙设置抄手游廊,隔墙上间隔有序地开设什锦窗,什锦窗周边用砖雕装饰精美,窗格也是各种图案造型,很是美观。透过什锦窗可以隐约望到内院的景色,增加了空间和视觉上的连通性。如果不设置什锦窗,就要把隔墙壁面装饰起来,比如把墙壁分出下碱、墙身、屋面,在墙身处做出各种装饰性很强的壁心等。
这种带有后罩房的三间院落被认为是比较标准的四合院形式。另外还有一种三进四合院的空间构成有所不同,是在二进院落的纵深方向再加一完整院落,此院落和二进院落的格局相同,也是有正房、耳房、东西厢房围合而成,并设置抄手游廊。中院和后院的连接有的是在东耳房近端设置通道,而有的是把二进院中的正房明间打通做成过厅,可以通过过厅直接到达后院,这时的过厅可以是前后都出檐廊,后檐廊连接后院的抄手游廊。
(四)四进院落
虽然三进院落已有相当规模,但一些大型的四合院可以在三进院落的纵深方向进一步扩展,形成四进、五进院落。比如上面提到一种三进院落的格局是中院和后院基本相同,都是有正房和东西厢房围合而成,当在此类三进院落的纵深方向再加上后罩房时,就形成了四进的院落。四进、五进的院落属于大型四合院,在功能、地形等方面比较复杂,组合方式也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是“前堂后寝”式的。联系四进院落的过道一般都设在东耳房,当然也有像上面提到的把正房明间打通作为过厅的。在这种格局下,第二进院落的北房就变成了厅房,可以对外使用,而第三进院落中的北房成为了正房。
(五)复合型院落
多进院落规模受到胡同的限制,当需要规模更大时,已不能在纵深方向扩展,而要做横向发展了,这就出现了复合型四合院,带有跨院;或者几个院落并列,甚至带有私家花园,这种格局多为王府。四合院中的最高形式就是王府了,它的规模很大,而且建有执行政务所用的建筑,一般都有特殊的形制,而居住用房和一般四合院无太大差异。在清朝对王府建筑有严格的规定,规定亲王府大门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在左右设置配殿。大多王府四合院历经沧桑,早已面膜全非,迄今保存比较好的当属恭王府。
您好,欢迎关注北京古建宏正步装饰有限公司,我公司专业承接古建工程设计、室内外设计与施工;仿古建筑设计施工;各种廊子、亭子。欢迎咨询:010-64042131.
北京古建宏正装饰有限公司是北京古建公司, 古建公司,北京古建四合院、仿北京古建四合院、古建四合院、古建设计、 北京古建设计、北京仿古建筑、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图纸、北京古建筑四合院图纸、 北京古建筑, 古建筑油漆彩画,北京油漆彩画、仿古建筑大门、北京仿古建筑大门。
下一条新闻:谁知道中国仿古建筑的主要构筑材料和方式
上一条新闻:谁知道古建筑彩绘-----和玺彩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