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中砖墙的类型是怎样的?
2016/4/11 14:04:09
古建筑中砖墙的类型是怎样的?
墙体砌筑工程
墙体构造和类型
一、砖墙体的构造类型
(一)墙体构造与尺寸
1、房屋各部位墙体的名称
在古建筑房屋中,墙体只作围护和隔断作用,它不是承重结构。而在园林建筑中最常见的砖墙,按其位置分为:檐墙、山墙、廊心墙、扇面墙、隔断墙、槛墙和其他墙等。
(1)檐墙:在面度方向,伴随房屋前后檐柱的墙,称为檐墙,分前檐墙和后檐墙。
(2)山墙:在房屋两端,沿进深方向包住山柱的墙,称为山墙。
(3)廊墙、廊心墙:廊墙是指山墙延伸,横隔廊子部分的内侧一面,即山墙内侧面檐柱至金柱之间的部分;如果在这一面墙心上,再加做装饰图案者就叫廊心墙。一般为简便起见,有的就把凡在有廊建筑中,于山墙檐柱和金柱之间所砌之墙,通称为廊心墙。但也有在游廊的通道上做带门洞横隔墙的,这种做法不叫廊心墙,而叫做“闷头廊子”,也有叫“灯笼柜”,其做法同廊心墙一样。
(4)扇面墙:在某些大型建筑物中,在金柱位置平行于檐墙所砌之墙,称为“金内扇面墙”,简称“扇面墙”。在室内沿进深方向,平行于山墙所砌之墙,称为隔断墙。扇面与隔断墙的做法基本相同。
(5)槛墙:在窗槛之下的墙,称为槛墙。
(6)其他墙:如金刚墙、护身墙、院墙和影壁等。
从墙体平面看,柱子轴线与墙体边线的距离称为“包金”,轴线以外称为外包金,轴线以内称为里包金。故一般墙体是包柱而立,墙厚均大于柱径,分里外两层,外称墙面,里称背里。墙与柱的接触部分,外墙面包住柱身,内墙面留柱外露,与背里成八字衔接。
从墙体立面看,常将墙身分为:下肩、上身、砖檐三部分。
下肩:有称下碱、裙肩,相当现代建筑的外墙裙,是墙体的主干部分,多采用优砖精砌,一般取檐柱高或整个墙高的约1/3,并结合砌砖层数取单数确定其高。
砖檐:是指屋檐板下檐口砖层层挑出的部分。砖檐高应根据封山檐、后檐墙和院墙顶等所采用的砖檐形式而定,具体参考檐出檐尺寸表
上身:即下肩上皮至砖檐下皮的部分,上身墙厚较下肩稍薄,其外墙面要较下肩内收0.5——1.5厘米左右,此距离称为“花碱”。上身砌筑用料比下肩稍糙,所砌墙砖要较下肩降低一个等级。
北京古建宏正装饰有限公司是北京古建公司,古建公司,北京古建四合院、仿北京古建四合院、古建四合院、古建设计、 北京古建设计、北京仿古建筑、 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图纸、北京古建筑四合院图纸、北京古建筑, 古建筑油漆彩画,北京油漆彩画、仿古建筑大门、北京仿古建筑大门。
下一条新闻: 北京古建宏正装饰有限公司是北京古建公司
上一条新闻: 仿古建筑中的砖雕是怎样使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