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解析(五)
2020/4/30 17:17:45
斗拱解析(五)
敦煌北魏第251窟尚有木质斗拱遗构,是目前我国最早的插栱实例,根据插栱出于壁画内的的柱顶栌斗内,尚可视为柱头斗拱的内转结构。此朵斗拱的栌斗欹部呈凹弧形,散斗的欹呈折线,但欹下半段折线呈板形很可能是皿板的一种退化的表现。在河北磁县香山堂一号窟窟檐建筑实例中我们看到了南北朝已在檐柱栌斗上使用了两层华栱托令栱承檐檩的结构,并在令栱后已使用了衬枋头。在甘肃天水麦积山第五层窟窟檐建筑栌斗承梁结构中,梁头已伸出栌斗做成挑尖。北朝后期斗拱中的华栱已是由梁头伸出栌斗部分加工而成,从而斗拱稳定性大大加强了。我们还可以从河南省博物馆藏隋陶屋中有类似日本法隆寺金堂云栱的四层重叠的丁头栱承檐。
从朝鲜荣州浮石寺无量寿殿斗拱结构,尚可看出百济时代由中国南北朝晚期传入朝鲜时斗拱形制。而山西寿阳出土的北齐河清元年(562年)库狄回洛墓木椁构件中的各类斗拱,则是南北朝时期的实物遗存史料。到了隋唐时代,中国已发展到封建社会的全盛阶段,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又由于世界最大都会城市长安城的规划和建设,使我国土木建筑营造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也正是大体量的宫殿、衙署与寺庙等建筑群的功能要求,殿宇的间宽和层高加大,使檐出更为深远,承檐斗拱为了满足这种形式发展的技术要求,单靠简单的垒铺是无法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了。这是因为坡屋顶斜屋面的檐出越长,距离地面距离越近。而斗拱垒铺出挑越远,斗拱外挑挑头的支撑点位置距地面就越高,两者反其道而行。古代艺匠在营造实践中利用杠杆的平衡原理,在斗拱上层下平檩与挑檐檩之间增加了称为“昂”的杆件来满足斗拱出挑增远不增高的技术措施,形成了新的承檐斗拱系统,也就是宋《营造法式》中的八铺作双杪三下昂,七铺作双杪双下昂,六铺作双杪单下昂或单杪双下昂,五铺作单杪单下昂。
您好,欢迎关注北京古建宏正步装饰有限公司,我公司专业承接古建工程设计、室内外设计与施工;仿古建筑设计施工;各种廊子、亭子。欢迎咨询:010-64042131.
北京古建宏正装饰有限公司是北京古建公司, 古建公司,北京古建四合院、仿北京古建四合院、古建四合院、古建设计、北京古建设计、北京仿古建筑、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图纸、北京古建筑四合院图纸、北京古建筑,古建筑油漆彩画,北京油漆彩画、 仿古建筑大门、北京仿古建筑大门、古建筑模型、古建筑结构、古建筑模型制作图解、古建筑图片大全集、中国古建筑、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古代建筑结构名称大全、古代建筑名字、古代建筑设计、古建筑图片、后海四合院、四合院别墅设计。 
下一条新闻:斗拱解析( 六)
上一条新闻:斗拱解析(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