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架探微(一)
2020/4/6 20:31:59
构架探微(一)
构架的起源与发展
大约在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人从树上的巢居和地下的穴居进化到平地上居住。开始是半穴居,也就是没有墙的伞状棚穴屋下立柱围墙,形成了房屋的原始雏形。这种房子是由人字形交叉的斜柱搭成骨架,捆在立柱之上,在直柱和斜柱之间用横向杆捆绑相连,再铺设茅草形成茅茨屋。这时棚屋的外墙柱和室内的顶柱均直撑斜柱,屋面形式多为圆锥形或方屋顶。
当人类发展到氏族社会后,大规模聚落式村落建立。房屋要适应部落氏族和家族的各种活动功能要求,即出现了搭建使用面积较大的大房子。半坡村遗址内的小房子有15平米,半地下式中等房子一般在20~40平米之间变化,而最大的大房子则在100平米以上。因室内的立柱过多,不便于在室内进行较大的活动。为了使室内进行较大的活动。为了使室内中心区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就必须将房子中间的柱子去掉。这样一来,立柱与斜柱(叉手)之间的支撑关系起了变化,发展成用横向杆件抬短柱来支撑屋盖的新技术,取代用多内柱直撑斜柱的方法,使用叉手的人字形屋架逐渐变为用横向杆件抬短柱撑斜柱的抬梁式屋架。
由于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帝王宫室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大量建造大型宫室,如秦阿房宫就有可供万人使用的大殿,最小也是3000平米以上的单体大型建筑。正是由于室内空间和房屋规模的不断增大,这种抬梁式构架形式就成为长江以北中式建筑的主要构架结构形式。为了抬人字形屋架,构架就需要多层横向杆件阶梯抬递,才能使传到最下一个杆件的荷载,移到与柱端较近的横梁处,并在柱端利用斗拱增强梁的抗剪能力,使梁的截面减小。由于杆件受力不在梁栿中心,因此横向杆件的挠度也减小。构架的刚度和稳定性都提高了。人字形叉手只在最高一层横杆上使用,而长江以南地区则仍以室内多柱的结构形式发展为穿斗式房屋构架。
您好,欢迎关注北京古建宏正步装饰有限公司,我公司专业承接古建工程设计、室内外设计与施工;仿古建筑设计施工;各种廊子、亭子。欢迎咨询:010-64042131.
北京古建宏正装饰有限公司是北京古建公司, 古建公司,北京古建四合院、仿北京古建四合院、古建四合院、古建设计、北京古建设计、北京仿古建筑、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图纸、北京古建筑四合院图纸、北京古建筑,古建筑油漆彩画,北京油漆彩画、 仿古建筑大门、北京仿古建筑大门、古建筑模型、古建筑结构、古建筑模型制作图解、古建筑图片大全集、中国古建筑、 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古代建筑结构名称大全、 古代建筑名字、古代建筑设计、古建筑图片、后海四合院、四合院别墅设计。 
下一条新闻: 构架探微(二)
上一条新闻: 复原研究(四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