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研究(三十九)
2020/4/3 19:01:51
复原研究(三十九)
南京梁南平王萧伟墓墓阙复原
梁南平王萧伟墓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北家边老米荡北的山南麓,东、西、北三面环山,神道石刻分布于圣家洼偏南山谷中部的平地上,距墓葬约800米。1979年考古发掘发现了一组梁武帝中大通五年(533年)墓阙建筑遗存,是国内首次发现隋以前的砖木结构墓阙。墓阙遗构现存宽2米、高1米、长11米的砖包墙残迹两段,墙身有1/4~1/5的收分,在两段墙前有墓表遗存残件一对。两墙间有5.67米宽的神道,神道两侧墙边各有直径53厘米木柱残迹一处,墙四角有直径12~16厘米木柱残迹一至二处。
朱光亚、贺云翱先生根据遗迹发掘资料分析认为,墓道两侧墙中线的两处直径53厘米的圆柱遗迹应是门枋的门柱遗址,门枋两边的墙为阙墙。并参考天龙山第16窟的南京钟山独龙阜出土的南朝石塔斗拱形制和浙江温州永嘉县花坦乡花潭村“溪山第一”枋门遗构构架。对墓阙作了复原研究,复原门枋为一间两柱四阿阙式墓门,两柱间用双楣连接 ,两楣间布匾板雕墓名。柱顶撑脊椽,柱身用四铺作单杪插栱托承椽枋。四角各布擎檐柱1根,四角擎檐柱柱头用单斗承下平椽,每侧两擎檐柱间用穿插枋连接,擎檐柱身出插栱三杪承撩风椽。门枋两侧墙阙各3间,墙中线立心柱撑脊椽。心柱上置穿插枋托承椽枋,心柱前后两侧墙体上布一栌三节托前三杪,后二杪斗拱承前后檐椽,后第二秒的挑头上 用令栱。复原门枋及墙阙的构架和“溪山第一”枋一样,都采用不在同一轴线上的两套构架共同支撑屋顶,形成稳定的构架体系。这是流传于我国南方民间的一种营造方法,使我们对由我国传入日本的大佛样建筑结构体系有了新的认识。复原门枋补间斗拱三朵,正中为四铺作单杪,两侧用叉手栱。墙阙补间斗拱每间用叉手栱和柱栱各三朵。复原门枋柱头栌斗宽43厘米,散斗宽27.5厘米,栱出挑48厘米。擎檐柱散斗宽12.5厘米,栱出挑19.3厘米。
您好,欢迎关注北京古建宏正步装饰有限公司,我公司专业承接古建工程设计、室内外设计与施工;仿古建筑设计施工;各种廊子、亭子。欢迎咨询:010-64042131.
北京古建宏正装饰有限公司是北京古建公司,古建公司,北京古建四合院、仿北京古建四合院、古建四合院、古建设计、 北京古建设计、北京仿古建筑、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图纸、北京古建筑四合院图纸、北京古建筑,古建筑油漆彩画,北京油漆彩画、 仿古建筑大门、北京仿古建筑大门、古建筑模型、古建筑结构、古建筑模型制作图解、 古建筑图片大全集、中国古建筑、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古代建筑结构名称大全、古代建筑名字、古代建筑设计、古建筑图片、后海四合院、四合院别墅设计。 
下一条新闻: 复原研究(四十)
上一条新闻: 复原研究(三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