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纹样(七)
2019/7/1 10:27:40
动物纹样(七)
赑屃纹
赑屃又名霸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态像龟,其与龟类的区别在于两点:一是赑屃口中有锋利的牙齿,而龟类却没有;二是赑屃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都与龟类不同。据传说赑屃是龙的九子之首,好负重,在上古时代背负三山五岳,但它目无法纪,经常在江河湖海中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后来,大禹奉命治水时降服了它,赑屃此后跟着大禹上山下海,开山浦路,疏浚河道,为治理洪水做出了重要贡献。治水成功后,大禹怕赑屃再度危害四方,便命令赑屃背负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上是赑屃治水的功绩。由于石碑太重,赑屃难以负重前行,因此其形象变成了背驮石碑、四脚着地、拼命前行的样子。赑屃一般用于宫殿、祠堂、陵墓等的装饰,其形象都为背负石碑状,为镇宅之用。此外赑屃纹在雕刻、石窟、剪纸等艺术领域也较常使用,赑屃纹广泛应用于民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长寿和吉祥。
蒲牢纹
蒲牢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也是龙的九子之一。蒲牢形象像龙但比龙小,形体盘曲,喜欢音乐和嚎叫,常常用来装饰大钟的钟钮。相传蒲牢生活在海边,最害怕的动物是鲸鱼。每当遇到鲸鱼时,蒲牢便大声嚎叫,以此吓退鲸鱼,其声洪亮浑厚,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作为钟钮,并把撞钟用的木头雕刻成鲸鱼状,以其撞钟,钟声响亮浑厚,远近皆闻。
鸱吻纹
鸱吻又名螭吻、鸱尾,是中国古代神话产说中的一种龙形吞脊兽。鸱吻口阔桑粗,据传鸱吻是龙所生的九子之一,形状像无尾的壁虎,喜欢在险要处四处远眺,也喜欢吞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鸱吻属水性,具有镇邪、辟火的功能,因此在屋顶上安放两个相对的鸱吻饰物能驱邪消灾。民间传说汉武帝在修建柏梁殿时,其臣下上书说东海里有一种鱼,是水精,虬尾似鸱鸟(“鸱”在古代指“鹪鹩”即鸱鸺,是一种凶猛的大鸟),具有喷浪降雨的本领,建议仿其形置于殿顶上以避火灾。汉武帝纳其言,塑起形于殿角、殿脊、屋顶之上。这里的水精就是指鸱吻,北宋人吴楚元的《青箱杂记》也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
在设置鸱吻时,通常每座宫殿房顶上布置十个卷尾龙头,其中正脊两端各有一个,垂脊四个,岔脊四个,有“九脊十龙”之说,意为有十条龙守护宫殿,可保平安无事。 这些鸱吻饰物除了具有象征意义外,也具有实用价值。由于正脊和檐角是殿顶两坡的交汇点,雨水容易从这里的缝隙流进去,但是这里放置了鸱吻饰物之后,能密封瓦垄,使脊垄既美观、稳固又不渗水。
您好,欢迎关注北京古建宏正步装饰有限公司,我公司专业承接古建工程设计、室内外设计与施工;仿古建筑设计施工;各种廊子、亭子。欢迎咨询:010-64042131.
下一条新闻: 仿古建筑中屋檐木结构制作安装 木构件的制作安装
上一条新闻:做假山的材料 山石材料的选用 |